3月27日,公司与国仪石油、中天兴华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整合技术、装备、维保、服务和市场资源,全面保障中海油服深煤层气定向随钻服务,合作协议为期三年。
2022年9月27日,中海油旗下中联公司在山西吕梁市临兴区块实施的首口深层煤层气水平井“深煤一号”成功投产最终测试产量达到60000立方米/天,打开了深煤层气这一个尘封已久的资源宝藏,标志着中国海油陆地油气勘探开发从浅部煤层成功向深部煤层迈进,对助力我国煤层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深煤一号”于2022年1月完成钻井,采用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完钻井深超3200米,水平段长度达1000米,煤层钻遇率达到92%。经初步估算,中联公司区块的深层煤层气远景资源储备量大、勘探开发价值高,是公司未来产能接替的重要资源,对打造中国海油陆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陆上非常规万亿方大气区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2月1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简称神安管道)全线贯通,进入试生产,将打开晋陕地区煤层气的外输通道,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提供新动能,输气能力50亿方/年。
2023年,中联公司大幅度提高了深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钻井数量是2022年的10倍以上,为三方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市场空间。据我国最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36.8万亿m³,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等14个含煤盆地内。深部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据估算,埋深在1000m以深的煤层气资源量达到22.45万亿m³,约占总资源量的61%。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最高的沁水盆地埋深在1000 m以深的煤层气资源量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47%,鄂尔多斯盆地埋深在1000m以深的煤层气资源量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72%。这一部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全面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填补我国在深部煤层气未取得商业性开发利用的空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埋深小于1000m的含煤区。近几年,我国主要在沁水盆地的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浅部开展了大规模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忽略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主要原因是,深部煤层气处于“三高”地质环境下,即高地温、高地应力、高储层压力。高地应力极大地降低了煤储层渗透性,高温高压条件会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同时高温高压条件下,煤层非均质性、塑性更强,储层改造更加复杂化,这些因素使深部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变得异常复杂,在勘探开发过程中表现出储层改造难度大,可采性差,单井产量低的特点。因此,在选区评价过程中,埋深在1000m以深的区块极少被列入优选区来勘探开发。随着近年来勘探开发特别是压力技术的突破,深煤层气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将成为陆上油气开发领域一个新的热点。